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周期性修复和复苏阶段,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中国电影产业必将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复苏能力。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深化电影产业的改革发展。强化内容创作的质量,提升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以适应新时代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中国电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跨越。
电影要更好地与观众紧密相连
近年来,从革命历史到传统文化,从现实题材到科幻探索,中国电影不断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题材。那些在票房榜上名列前茅的作品,大多聚焦于现实社会,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的脉搏,深刻反映了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书写了人民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可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在赢得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创造不菲的票房收入,关键在于它们紧紧抓住了“人”这一核心元素。无论是《热辣滚烫》中对当代年轻人追梦旅程的真实刻画,还是《飞驰人生2》里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感人故事;从《抓娃娃》中对青少年教育的思考,到《第二十条》探讨的法治精神与社会责任;再到《默杀》揭示的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以及《末路狂花钱》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入剖析——每一部作品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
现实题材影片之所以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是因为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将社会问题、人文关怀、道德伦理等重要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还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可以说,现实题材支撑起了中国电影的灵魂和底色,成为连接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最坚实的情感桥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现实题材作品不仅是观众了解社会现状的重要窗口,也是他们表达自我、寻找归属感的精神家园。时代呼唤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因为只有当电影真正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心声时,它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影要更好地依托新兴技术
每一次科技的发展都将颠覆行业的发展模式与前进方向。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促使传统电影产业的发展模式经历深刻变革,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大视听时代。观众的文娱生活及文化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微短剧以及短视频等多样化的视觉文化产品,迅速占领广大观众的视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达98.3%。因此,我们今天探讨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已不仅限于电影这一单一领域,而是要扩展至整个影视及大视听产业的广阔范畴。
近两年,微短剧成为视听产业发展的新势力,行业体量稳步增长,用户规模、市场规模、从业机构数量及内容供给量均创下新高,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也发生根本性变革。今年11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成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短剧热度的持续上升,2024年其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预计2027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去年底,古装微短剧《风月变》在湖南卫视播出,总时长392分钟,连续四天播完,成为首部上星播出的微短剧。今年6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要求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经历一段时间的政府监管及市场探索,制作发展越来越专业化。随着技术不断渗透微短剧制作全流程,科技与微短剧的深度融合将会催生出更多机会。比如,VR/AR、自由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等技术将开启微短剧的新型创作方式,类似互动微短剧等新的内容形态,将随着AIGC的迭代发展,在体验上将展现出更高的智能化。
AIGC近两年已经成为视听内容制作与传播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学习泛化和内容生成能力,加速了全球视听产业AI应用的进程。今年7月,由博纳影业出品制作,抖音联合出品的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播总量超过1.4亿,该剧实际是同名电影的预演,出品方计划从短剧发展到长剧,再发展成电影,甚至发展成游戏。曹保平导演的电影《她杀》借助AI换脸、换人技术,有望在国内上映。在AI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电影人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推动AIGC、虚拟预演与虚拟制作、实时渲染与云渲染、动作捕捉与数字资产采集、高新格式影像拍摄、制片管理与协同制作、大数据智能化营销等高新技术在影视产业中的普及应用。
电影要更好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电影是全球观众最乐于接受的方式,也是最易于理解的语言,中国电影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述好中国故事,搭建起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中国电影“走出去”离不开与世界电影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积极推动合拍片制作是国内电影产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使国际电影市场回暖的一大趋势,更是中国电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我国已与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签署电影合作摄制协议。去年,在国家电影局备案的中外合拍影片数量为77部,较2022年增长11倍以上,并且恢复到了2019年时的水平(79部)。根据以往经验,《功夫瑜伽》《金刚:骷髅岛》《巨齿鲨》《白蛇:缘起》等合拍片均获得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认可,并推动了中外电影工业技术的互动融合。在中国电影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合拍片已成为核心渠道之一,是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动力之一,我们要加强中外电影合拍合作,提升国产电影的国际化水平,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近年,《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误杀》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等影片均将故事背景设定为东南亚,将境外塑造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法外之地,这种异国情调和未知的恐惧感为电影类型设定了主基调,特定的视听语言直接触及观众的感官体验,使得观众能够跨越文化差异,迅速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之中,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今年,《里斯本丸沉没》《康熙与路易十四》等合拍纪录片,也获得业内肯定,并得到海外电影业界的青睐,增强了国际同行对中外合拍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期待和信心。所以,中外合拍片要在强调各自国家独特性的同时,体现文化的互认互通、交融联结,以共情基础上的类型化叙事,满足人类共通的情感需要和心理诉求。
去年,国产片《流浪地球2》《前任4:再见前任》《热搜》《瞒天过海》《三大队》等多部影片实现全球同步上映。与香港地区、美国共同合拍的《巨齿鲨2:深渊》在全球同步上映,票房超过3.98亿美元,成为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的合拍片优秀案例。今年2月,《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放映超400场,首映日最大影厅场次全部售罄,观众大部分为法国观众;3月,动画电影《深海》登陆法国三周,观影人次超16万,刷新当地近三年华语片纪录;3月在北美上映的《热辣滚烫》以最少放映影院数量闯入北美单日和周末票房前十名,这些国产电影“走出去”的不菲成绩也给予中国电影融入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同步上映的信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之路,致力于“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以优秀人才和技术支撑为电影事业与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电影人要志向高远,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不畏挑战,不辱使命,用镜头记录时代,用故事传递情感,用影像连接世界。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根据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