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电影的主流成就,是以乡土题材电影为主要叙事内容的成就。这些影片追踪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既是一部部记录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生活史,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银幕上永葆理论青春的创作实践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全国各地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城市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也成为电影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选择,因而在近年来取得优秀票房成绩的电影中,城市题材的影片占据了其中绝大多数。——在这种题材选择的态势中,西部电影近年来的重要影片,依然选择的是乡土题材:曹建标导演的《书匠》、田波导演的《柳青》、白志强导演的《拨浪鼓咚咚响》以及龚洵的《最后的心事》,都是如此。这些导演和他们的作品延续了经典西部电影的主流成就。
黄建新导演青年时代的创作,是少有的关注城市生活的作品。但这种关注在近年来的西部电影创作中,有所降低。王大治导演的《钱来钱去》接续了这个角度,并且更加关注对西安城市生活和文化底蕴的呈现。影片不仅展现了观众熟悉的西安历史文化符号,更以富有动感的镜头,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西安城市建设的新地标,并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深入市民生活的细微之处,将城市生活与人的生命经验和精神世界的苦乐进行了有机的互动结合,是以电影书写城市的令人惊喜的成果。
《钱来钱去》充满着喜剧元素。如何在引人发笑的同时,还能够发人深省,这也是《钱来钱去》在艺术上进行探索的方向。影片在描绘了遭遇中年危机的主人公路小毛的种种可笑行为的同时,也极为真诚地描绘了他的努力、无奈、挣扎和对人格尊严以及道德底线的坚持。这种创作态度,即便是放在当下我国相当丰富的喜剧电影创作的领域中,也是相当独特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钱来钱去》的演员团队,绝大多数是活跃在银幕和荧屏上的西安籍的演员:在《我不是药神》和《三大队》当中塑造过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的杨新鸣老师,西安青曲社相声演员苗阜,形象美好、总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性格的苗圃和柴碧云,以及王大治本人,还有音乐人马飞,他们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也是在阐释他们对于西安城市文化的理解,是在表达他们对于这一座城市的情感。《钱来钱去》的群众演员,也是观众熟悉的秦腔或者话剧表演的前辈艺术家,他们既表达了导演王大治对于自己的师长的感恩,也是对于形成了西安城市文化底蕴的艺术家们的致敬。
作为演员,王大治在过去的三十年的影视剧中塑造过不少动人的角色,作为编剧和导演,他同样殚精竭虑、倾其所有的姿态,进行着精益求精而又热烈奔放的创作。期待大治导演不断有好的作品问世,不负才华,回报时代。
(作者为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