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华诞系列活动·桑弧导演经典影片《祝福》修复版纪念展映暨新书发布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活动由上海电影集团指导,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主办,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协办。
纪念活动中,众多电影人汇聚一堂,重温桑弧导演于1956年执导的电影《祝福》修复版,并围绕由桑弧导演之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主编的新书《经典电影这样炼成·祝福》展开研讨。上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徐春萍致辞。活动由上海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李晓军和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黄望莉主持。
《经典电影这样炼成·祝福》一书按照“一片一策”的大框架,分为“作品文本”“主创画外音”“经典品鉴”“媒体报道”及“配图部分”,收录了经典影片《祝福》现场资料、演员手稿、剧照海报等珍贵史料,还原了经典电影文本背后创作的故事、情况和人员的贡献,是对电影文化与历史研究一次具体而又细致的深描。
101年前的今天,鲁迅小说《祝福》在《东方杂志》首次发表,拉开了长达一个世纪对《祝福》的转读、转化和传播。1956年,桑弧导演的影片《祝福》上映,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将鲁迅的经典文本进行了银幕化的改编。《祝福》由夏衍执笔改编,他的创作手稿也保留至今。新书主编、桑弧导演之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表示,当时,影片中祥林嫂“劈门槛”的动作设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有人觉得这不是小说原著的情节而需要商榷。夏衍作为编剧,心平气和地写下《杂谈改编》《漫谈改编》等文章来回复这一问题,而演员白杨也写下了近三万字的《我如何塑造祥林嫂》来诠释影片的角色塑造。这些资料非常珍贵,也被收录在本次的新书中。
“我们多是在上海电影的影响下成长的,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承担起上海电影的旗帜。”上海电影家协会第八届主席任仲伦说,“上海电影学派”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很难得的话题,《祝福》作为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经典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交流。我们应当重视、建立起上海电影的理论体系,重视理论的阐释和学派的研究。而《祝福》影片的展映与李亦中教授的新书《经典是这样炼成·祝福》恰恰为上海电影传统提供了可供探讨的影视文本,以及可供深入研究的理论空间。
徐春萍表示,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的120周年,也是鲁迅小说《祝福》发表的101周年。桑弧导演的电影《祝福》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也是中国经典文艺作品改编的典范。夏衍先生用大约10天完成了文学剧本改编,而桑弧导演根据文学剧本完成了421场分镜头剧本,为还原呈现鲁迅的经典文学作品做了十分细致的工作。
徐春萍说,桑弧导演的艺术生涯,跨越了中国电影的多个重要时期,他的诸多影片载入中国电影史史册。在创作类型上,他编导的作品覆盖了故事片、戏曲艺术片、音乐舞蹈片、水墨动画片、艺术纪录片等几乎所有电影片种,他的创作是电影艺术与文学戏曲、舞蹈音乐的交汇与融合。回望桑弧导演的作品,我们希望能够继承前辈电影人的精神,也借助影片《祝福》的名字,“祝福”上海电影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表示,桑弧导演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重要校友,《祝福》《梁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艺术标识。《祝福》高清彩色修复版的放映活动,不仅给我们重新体会前辈电影人艺术贡献的机会,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要重新保护、修复这部分十七年时期的历史影片。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刘海波表示,《经典电影这样炼成·祝福》是重要的历史档案,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祝福》电影的经典性毋庸置疑,我作为一名学者,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讨论鲁迅先生的《祝福》,鲁迅先生对启蒙者有着深沉的反思,我们在致敬经典的同时,也希望像这样的中华文化艺术经典作品也能够‘再拍’,让我们新电影人重拍经典,以此表达对老一辈电影人致敬与继承。”
上海影评学会原会长、导演朱枫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刚进上影厂,放映自己第一部电影《乐魂》时,桑弧导演打破现场的“沉默”首先发言,表达了对年轻导演的肯定。朱枫说,桑弧导演在片场导戏时,是十分温柔的,他从不在片场发火,但也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见。“这样执导电影的风格深刻影响了我,我也借着今天这个机会表达对于桑弧导演的怀念与感激。”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李建强表示,《祝福》的诞生,在推进社会文化意识觉醒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该片是中国影史上的里程碑。在上世纪50年代,桑弧导演已经有了自觉考量观众需求的意识,影片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中封建文化对人的戕害。无疑,《祝福》很好地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并且,桑弧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表现出对女性命运这一社会议题的探索。
上海影协原副主席、电影学者吕晓明谈到,桑弧导演是一位宽怀仁厚的长者和前辈。在新中国电影业初创时期,夏衍的剧本是一种经典的创作观念和经典的创作剧法,而桑弧较为忠实地呈现了夏衍的文本改编。桑弧导演将鲁迅的原著文本与夏衍的剧本改编做了完美的结合,将种种细节作影像化呈现,以至于今日我们重新观看这部早期作品时,仍能够感受到其中深切的人文精神,“《祝福》永远是中国电影艺术经典”。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