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经典默片《神女》4K修复版在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亮相。作为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上的代表作,《神女》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让这些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此次《神女》4K修复版的亮相,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实践。
保护电影遗产,
赓续中华文化精神
历史文化遗产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神女》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体现了对底层人民的人文关怀。此次4K修复,通过技术手段真实还原历史风貌,让当代观众感受到影片所传递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历史内涵。这不仅是对物质形态的保护,更是对中华文化精神财富的传承。
创新科技手段,
激活电影文化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神女》作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此次修复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电影资料馆在电影胶片保存、整理工作上的持续努力,也体现了“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的时代共识。在修复过程中,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电影修复技术,极大提高了电影修复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影片配乐也采用了当代作曲家邹野的作品,以现代审美观念诠释历史经典,体现了修复团队在电影文化遗产保护中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
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此次《神女》4K修复版登上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收获大量好评,正是“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以及“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的具体实践。柏林电影节作为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拥有深厚的艺术积淀与广泛的全球影响力。《神女》在这一高端舞台获得认可,表明中国电影遗产在国际间的价值再一次得到彰显,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电影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中华文明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精神。《神女》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此次4K修复再度焕发出时代光彩,不仅为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也有助于激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经典作品的修复与推广,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也彰显了电影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
多措并举,
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和谐统一
从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角度来看,《神女》的成功修复与传播为今后的电影文化遗产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中国电影资料馆通过对经典电影作品的修复展映,有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利用—传播”整体链条,体现了电影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
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亮相期间,中国电影资料馆官方文创品牌“影资文创”为《神女》特别重制了两款4K修复版纪念海报,并设计研发了《神女》电影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电影文化的传播形式,也为电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市场化运作,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所产生的收益可以反哺电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电影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此次《神女》4K修复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亮相,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电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的深刻指导意义,体现了我国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自觉。以此为契机,我国的电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将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电影也会更好发挥文化交流互通的作用,使“天堑变通途”。